正反循環工藝鉆井施工指導說明(4)
成孔工藝:
1、正循環鉆進工藝:屬于常規施工工藝;
(1)鉆機就位前場地、泥漿池、設備、技術準備;
(2)鉆機就位:注意要求:轉盤中心同鉆架上的起吊滑輪在同一鉛垂線上,轉盤要水平,方鉆桿上安裝提引水龍頭,用輸漿膠管連接泥漿泵和水龍頭。
(3)初鉆:先啟動泥漿泵和轉盤,先空轉一段時間,待孔中有泥漿后在開始鉆近;之后逐節接長鉆桿;
(4)正常鉆進;(注意減壓鉆進)
(5)泥漿凈化、循環使用和補充;
(6)成孔及清孔
(7)驗收檢查。
2、泵吸式反循環工藝:(常見式)
(1)鉆機就位;
(2)開鉆:將鉆頭提高距離孔底30cm左右,將真空泵加足清水(不得用臟水),關緊出水控制閥和沉淀室放水閥使管路封閉,打開真空管路閥時氣水暢通,然后啟動真空泵,抽出管路內的空氣產生負壓,把水引到泥石泵,通過沉淀室的觀察窗看到泥石泵充滿水時關閉真空泵,立即啟動泥石泵,當泥石泵出口真空壓力達到0.2MPa以上時,打開出水控制閥,把管路中的泥水混合物排到沉淀池,形成反循環后,啟動鉆機慢速開始鉆進。通過開閉出水控制閥,要將泥石泵出口的真空壓力控制在0.2MPa以上。
(3)鉆進、接長鉆桿;
(4)鉆進過程中要控制鉆速:
硬粘土中:一檔轉速,放松起吊鋼絲繩,自由進尺;鉆進速度6~12m/h;
高液限粘土、含砂低液限粘土:二、三檔轉速,自由進尺;鉆進速度6~12m/h;
砂類土(含少量卵石):用一、二檔鉆速,控制進尺;鉆進速度3~5m/h;砂礫:1~2m/h
易坍塌土層(粉質土),低檔慢速鉆進,加大泥漿相對密度和提高水頭。鉆進速度6~9m/h;
(5)泥漿凈化、循環使用和補充;
(6)成孔及清孔;
(7)驗收檢查。
3、鉆進過程中的故障及處理:
(1)反循環不正常:
a.啟動真空泵后反循環流動不正常、泥石泵抖動,泥水減少以致中斷:
原因:管路漏氣或鉆頭、鉆桿堵塞。
處置:首先檢查鉆桿法蘭盤螺絲有無松動,是否墊好橡皮圈;有問題擰緊并墊好!
其次檢查泥石泵的石棉墊(即盤根)處是否漏氣,提引水龍頭填料壓蓋是否松動。保證接頭處不漏氣漏水。
如果是鉆頭鉆桿堵塞,則清除堵塞物即可。
b.產生真空后,沉淀室的水位上升緩慢:
原因:真空泵使用過久,工作性能差或管路漏氣;
處置方法:擰緊各處螺栓,加強保養,消除漏氣現象;檢查真空泵氣水分離器內是否注滿水;采取上述措施后,仍無效果,則應考慮更換真空泵;
c.真空泵壓力達到0.067~0.080MPa時仍不來水:
原因:吸渣口堵塞;冬季時真空管路凍結;或操作時未開管路閥門;
處置方法:先檢查管路閥門(如果在冬季,檢查真空管路,如確屬凍結,可采用噴燈或炭火烤化),未開啟時開啟后即可消除;當判斷屬于吸渣口堵塞原因時,應提出鉆頭進行清理,然后再繼續鉆進。
(2)鉆進時泥水突然中斷:
原因:在砂卵石中鉆進,因鉆桿給進太快使鉆頭或管路堵塞:
處置方法:將鉆頭略提升,用錘敲打鉆桿及管路中的各彎頭,有可能震落堵塞的砂石;或反復啟閉出水控制閥門,改變管內壓力,有可能清除堵塞物;可停泵一分鐘,在管內水頭未完全退落前,再啟動真空泵使管內流速猛增,可能清除堵塞物,當采取上述方法仍然無效時,則應拆掉鉆桿直至提出鉆頭,清除堵塞物;
預防措施:可采用鉆進、停鉆相結合的鉆進方法;
在鉆頭進渣口中央焊接一根Φ6的鋼筋防止較大的卵石進入鉆桿;
(3)長時間啟動真空泵,真空泵表針不動:
原因:真空表接頭堵塞;或真空表已壞;或管路漏氣;
處置方法:先關出水控制閥和沉淀室放水閥,然后檢查鉆頭有無漏水處;真空泵離合器是否接觸,有故障時予以排除;如判斷真空表已壞,則更換真空表;
4、氣舉式反循環工藝(深孔用):
(1)鉆機就位;
(2)初鉆措施:
a.先采用正循環開孔鉆進8.5m及以上,再開始用氣舉反循環鉆進;常用措施。
b.將護桶接高,讓護桶頂高于地面8.5m以上,護桶內注滿泥漿;(不常用)
c.在排渣管口處裝設負壓噴射頭。(較常用)
(3)鉆進、接長鉆桿;
(4)鉆進過程中要控制鉆速:(與泵吸式相同);
(5)泥漿凈化、循環使用和補充;
(6)成孔及清孔;
(7)驗收檢查。
5、注意事項:
(1)空壓機送風須與鉆錐回轉同時進行;
(2)接長鉆桿時,應提升鉆頭距孔底約30cm左右,先停止鉆錐回轉,再送風幾分鐘,將孔底鉆渣清除,再放下鉆錐,接長鉆桿,以防埋鉆或堵塞;
(3)注意水頭標高,須保證水頭(可采用水泵補水),一般應使泥漿池出漿口高于井口,可自然讓泥漿流入孔中,但條件限制時,也可采用泥漿泵向孔內注入泥漿。